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
教学动态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教学工作  >  教学动态  >  正文

【教研活动】影视制作教研室举办“从作品找短板”教学改进教研活动——以学生作品为镜,探教学提升之路

时间:2025-04-09 11:08:32     作者:     来源:     点击数:

为进一步提升影视制作专业教学质量,深化教学改革,4月9日,我校影视制作教研室成功举办了“从作品找短板”教学改进专题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以学生作品为切入点,通过深入分析和研讨,挖掘教学中的不足,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。教研室教师郭丽娟、马群、王雨、李孟昱参与了此次活动,共同为提升教学水平建言献策。


 



活动伊始,教研室主任郭丽娟老师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。她指出,学生作品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,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问题,可以反向推导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点,从而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。并说道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影视制作人才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。”随后,各位教师以近期学生提交的影视作品为例,从剧本创作、拍摄技术、剪辑手法、视听语言运用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。

1. 剧本创作:逻辑性与创新性的平衡

马群老师以一部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为例,指出剧本中存在的情节逻辑不够严密、人物塑造单薄等问题。“部分学生在剧本创作时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,而忽视了故事的内在逻辑和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。”他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加强剧本结构分析和经典影片拉片训练,帮助学生掌握叙事规律,同时鼓励他们在合理框架内大胆创新。

2. 拍摄技术:基础技能的强化与实践

王雨老师则从技术层面分析了学生作品中常见的曝光不准、构图失衡、镜头语言单一等问题。“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基础摄影技术的掌握还不够扎实。”他提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,通过“一对一”指导和小组互评的方式,帮助学生巩固拍摄基本功。

3. 剪辑与后期:节奏把控与艺术表达

李孟昱老师聚焦于剪辑环节,指出部分学生作品存在节奏拖沓、转场生硬、音画配合不协调等问题。“剪辑不仅是技术的堆砌,更是艺术的再创作。”她认为,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影片节奏和情绪表达的感知能力,通过经典影片的剪辑分析和实战演练,提升他们的综合剪辑水平。

4. 视听语言: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

郭丽娟老师补充道,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视听语言的理论知识,但在实际创作中却难以灵活运用。“比如镜头隐喻、色彩象征等高级表达手法,学生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,未能转化为创作能力。”她建议在课程设计中增加“理论+案例+实践”的三步教学法,通过项目制学习,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。


202C1



在深入分析学生作品短板的基础上,教研室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,展开了热烈讨论,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。大家一致认为,应加强过程性指导,在剧本创作、拍摄、剪辑等关键环节设置阶段性检查点,确保问题早发现、早修正;同时,积极引入行业标准,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参与作品点评,帮助学生明确专业要求。此外,教研室计划建立“学生作品反馈案例库”,整理优秀及待改进的作品,作为教学参考素材,让学生直观理解常见问题及优化方向。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,教师们还提议推动跨课程协作,加强剧本、摄影、剪辑等课程的联动,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创作思维,真正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贯通。

活动最后,郭丽娟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。她表示,此次“从作品找短板”活动不仅帮助教师发现了教学中的盲点,也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。“我们要将这种‘以学生为中心’的教研模式常态化,定期开展作品研讨,形成‘创作—分析—改进’的良性循环。”通过此次教研活动,影视制作教研室进一步凝聚了共识,明确了教学改进的路径。未来,教研室将继续以学生作品为镜,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,为培养高素质影视制作人才而不懈努力。


艺术传媒学院 供稿
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官方抖音